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要点解读5(终)

栏目:最新资讯 发布时间:2021-07-20 作者: 一帆老师 来源: 一帆老师

伴随着夏日蝉鸣和高温预警,2021的盛夏拉开了大幕。CDS2020指南解读已到了第五期,也即将迎来尾声。

 

通过这五期的解读,不知道各位读者朋友们是否跟一帆老师一样收获满满呢?

 

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下糖尿病相关的低血糖、代谢综合征和中医药治疗。

十、低血糖

要点提示:

1.低血糖分级: 1级低血糖: 血糖<3.9 mmol/L且≥3.0 mmol/L; 2级低血糖: 血糖<3.0 mmol/L; 3级低血糖: 没有特定血糖界限, 伴有意识和 (或)躯体改变的严重事件, 需要他人帮助的低血糖。

2.有低血糖风险的患者每次就诊时应询问有无低血糖症状。 (C)

3.使用有低血糖风险的降糖药治疗的患者应评估、 筛查无症状性低血糖。 (C)

4.糖尿病患者如发生低血糖, 应给予15~20 g葡萄糖并于15 min后检测血糖。 (B)

5.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如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或1次3级低血糖或无诱因的2级低血糖, 应放宽血糖控制目标, 在数周内严格避免低血糖,以部分逆转无症状性低血糖并降低未来低血糖风险。(A)

 

低血糖症(hypoglycemia)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血浆(或血清)葡萄糖水平降低,并足以引起相应症状和体征的临床综合征,而当血浆葡萄糖浓度升高后,症状和体征也随之消退。

 

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会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可导致不适甚至生命危险。所以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临床医师对待低血糖发生的警惕要超过单纯的血糖偏高。

 

低血糖的危害为何如此严重呢?这要从血糖和大脑的故事开始说起了。

 

大脑几乎完全依靠葡萄糖提供能量。由于大脑不能合成和储存葡萄糖,因此需要持续地从循环中摄取充足的葡萄糖以维持正常的脑功能和生存需要。当动脉血糖浓度降低到生理范围以下,血-脑葡萄糖转运下降不能满足大脑能力需求时,机体会通过精细调节机制,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发生低血糖时,病人常以交感兴奋和(或)神经精神及行为异常为主要特点,血糖浓度更低时可以出现癫痫样发作、昏迷和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低血糖症可以发生在非糖尿病病人,也可以发生在糖尿病病人。对于反复发作的低血糖病人,低血糖阈值则会向更低的血糖浓度偏移,而部分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病人,出现低血糖症状时,测量血糖却会在正常范围(称假性低血糖)。

 

低血糖虽是内分泌科常见的病症,但是以往从未对低血糖进行严重程度分级。新指南首次提出了低血糖分级的概念,为低血糖的分类诊疗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为减低低血糖带来的风险指明了方向。

十一、代谢综合征(MS)

要点提示:

1.优化代谢综合征的防治可预防心血管疾病及T2DM的发生。(A)

2.我国关于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具备以下至少3项:(1)腹型肥胖(即中心型肥胖):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2)高血糖:空腹血糖≥6.1 mmol/L或糖负荷后2 h血糖≥7.8 mmol/L和(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3)高血压:血压≥130/85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已 确 认 为 高 血 压 并 治 疗 者 ;(4)空 腹 TG≥1.70 mmol/L;(5)空腹HDL-C<1.04 mmol/L。(B)

 

代谢综合征(MS)并不是一个新兴概念,人们口中常说的“三高人群”其实类似于代谢综合征。但是即便是权威教材《内科学》课本上,也只是将代谢综合征作为一个附录讲述,都不给一个独立的章节。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代谢综合征的诊断在国际上是一直有争议的。ADA(美国糖尿病协会)和EASD(欧洲糖尿病协会)指出:MS是一连串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混合,其诊断的医学价值不清楚,MS的心血管疾病危险不大于各部分的总和,针对MS的治疗亦与针对各成分的治疗相同,所以ADA和EASD不建议临床诊断MS。而AHA(美国心脏协会)/NHLBI(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IDF(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则确认支持应用MS临床诊断,IDF还出台MS全球共识。


历史上代谢综合征的工作定义有十数种之多。在临床医生概念里,代谢综合征似乎是一个口口相传的概念,经常挂在嘴上,而明确的诊断标准却没有。直到2017年左右,国内相关的诊断标准才出台,新版《内科学》教材以及新版指南明确了中国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为临床医生明确了诊断指标。

 

目前代谢综合征防治的主要目标是预防临床心血管疾病以及T2DM的发生,对已有心血管疾病者则要预防心血管事件。积极且持久的生活方式治疗是达到上述目标的重要措施。原则上应先启动生活方式治疗,如果不能达到目标,则应针对各个组分采取相应药物治疗。 

十二、中医药治疗

要点提示:

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遵循辨证论治原则,在协同降糖、改善症状和体征、防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及三级预防中发挥作用。(B)

中医学将糖尿病归为“消渴病”或“糖络病”等。经典名方如肾气丸、六味地黄丸、消渴方、白虎加人参汤等方药沿用至今。近年来单体如黄连素、民族药如苗药糖宁通络等研究得到国际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4月10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 中提出,这次疫情防控中,中医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及时总结经验,加强科学论证,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中西医结合,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可见,中医药终将在中国医药界占据一席之地,而糖尿病防治中,中医药也将展现其优势,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协同降糖,改善症状。

 

五期的CDS2020指南解读专题至此完毕了,因篇幅有限,文中未提到的部分还请各位亲爱的读者们阅读指南全文。

 

下一期,一帆老师将为大家带来更新奇、更有意思的有关肥胖、糖尿病方面的健康主题,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04):315-408.

[2]葛均波,徐永健. 内科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8, 10(1):4‑67.

[4]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1. Improving care and promoting health in populations: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20[J]. Diabetes Care, 2020, 43 Suppl 1:S7‑S13. DOI: 10.2337/dc20‑S001.

[5]Tourkmani AM, Alharbi TJ, Rsheed A, et al. Hypoglycemia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a review article[J].Diabetes Metab Syndr, 2018, 12(5): 791‑794. DOI:10.1016/j.dsx.2018.04.004.

[6]仝小林. 糖尿病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6.

[7]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