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魔方】挑战“神药”司美格鲁肽,医生创业亲身试“械”辟出蹊径

栏目:最新资讯 发布时间:2023-10-27 来源: 医药魔方

“神药”司美格鲁肽的横空出世,不仅使得GLP-1减肥药火出了圈,引发公众热议,更吸引了一二级市场大量企业和资本纷纷涌入,疯狂内卷。



据医药魔方NextPharma新药数据库,目前全球共有约300款针对肥胖或糖尿病适应症的GLP-1药物(含国内约140款);就国内的情况而言,除利拉鲁肽、杜拉糖肽和司美格鲁肽三代“药王”的41款生物仿制药,大多数为GLP-1/GIPR/GCGR双靶点药物。

喧嚣之中,一位医生出身、曾在跨国医疗器械企业有着丰富市场经验的创业者,更早看到了代谢减重市场的巨大潜力。

有别于众多专注GLP-1药物的研发者,他选择了肠道内镜减重的赛道突围,自主研发出一款创新医疗器械“胃转流支架系统”,经过十余年耕耘,该款创新医疗器械进入上市关键冲刺阶段,而代谢减重市场也在“神药”司美格鲁肽的带动下快速升温。

2020年8月,由左玉星创立的杭州糖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糖吉医疗”),其自主研发的医疗器械“胃转流支架系统”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为三类创新医疗器械。目前已在国内多家临床中心医院完成减重适应症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临床试验表现出甚于药物的显著减重效果以及对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的疗效,预计今年获批后将成为国内首款获批的用于临床的内镜介入治疗肥胖和代谢疾病的产品和唯一的肠道介入器械。

伴随这款创新医疗器械走入上市最后冲刺阶段,糖吉医疗也在不断获得资本加注支持。医药魔方InvestGo医疗健康投融资数据库显示,糖吉医疗已经完成了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杭州比邻星,朗玛峰创投,鼎心资本,BV百度风投,拓金资本,无锡国联,新毅资本,成都科创等。

尽管踩在了代谢减重市场的风口之上,但糖吉医疗并不是追逐热点而创立的企业。

早在2016年,左玉星便已经创立了糖吉医疗。彼时,政策改革刚刚落地,无论是产业还是资本更关注的仍是产品的市场营销和商业化,研发创新刚刚开始被重视,而一家中国本土公司做一款原创医疗器械无论从研发本身还是融资而言,对于当时中国的医药产业和创投圈而言都可谓“天方夜谭”。创业过程中遭遇的困难与挑战不断,在产品研发早期,左玉星甚至作为第一例人体受试者亲身使用过“胃转流支架系统”,获得了作为一名患者直观的体验,并收集到非常多的人体数据,为后期改进二三代产品研发奠定了临床基础。

支撑左玉星在那个创新尚不受重视的年代创立糖吉医疗,并亲身试“械”坚持自主研发创新减重疗法至今的信念,一方面是在跨国医疗器械公司从事市场工作对于减重代谢市场潜力深刻和明确的洞察,更重要的是在于左玉星曾经作为一名消化内科医生从业7年,对于医学原理本身的执着与热情。

糖吉医疗创始人左玉星

在接受医药魔方Invest专访期间,左玉星开宗明义并贯穿采访始终所讲的是支撑糖吉医疗创新研发背后的医学原理,而不是一款两款的器械产品。

正是这一“第一性”的医学原理,让左玉星相信,在GLP-1减肥药“白热化”抢占市场份额的代谢减重市场,糖吉医疗所研发的创新产品不仅能够占据一席之地,更有机会开启超越减肥之外,糖尿病、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等领域更大的市场图景。

10多年前的一次对话

和医药魔方Invest聊起10多年前那次对话,左玉星还是难掩兴奋和激动——正是在这场对话中,他第一次摸到了问题的答案,也由此有了创立糖吉医疗的念头。


那其实本身只是一次学术会议之后,跟一位美国泌尿专家的饭后闲聊,但对左玉星当时医学观念所带来的颠覆和刺激,他至今记忆犹新。

“我当时只是随口一问,问他美国怎么治疗糖尿病。他说美国可以做手术治,我一听就傻了——糖尿病能治了?当时我们教科书上写得很清楚,糖尿病病因不明、不可治愈、终身服药。“左玉星说道。

但随即,这位美国泌尿专家给左玉星所解释的医学原理,不仅使得左玉星对这种新兴疗法有了相当的了解,更获得了尔后创立糖吉医疗研发创新器械的关键启发。

“这位专家给我画了胃转流手术的图解释,我一看就明白了,原来糖尿病的病因是在肠道。“左玉星补充说到,“他跟我讲解说,胃转流手术虽然是在胃部开刀,但绝不是切胃产生的效果,其实是肠道转流起到治疗糖尿病的作用,虽然具体的科学原理并不明确,但临床上的效果却是立竿见影。”

正是这一科学层面尚不明确但医学上已经有明显效果的原理给了左玉星灵感,如果在肠道内植入一根管子干预肠道,或许是比胃转流手术更优的解决方案,而这一产品一旦落地,不仅能够治疗肥胖患者,更可能给大量的糖尿病患者带来终身获益。这为糖吉医疗创立埋下了关键的种子。

2010年,左玉星开始一心扑在原理上能够治疗糖尿病的“管子”上。左玉星的设想是,胃转流手术的原理是改变食物在胃肠道的流经途径,使营养物质提前进入肠道远端,减少小肠对营养成分的吸收的同时促进GLP-1受体分泌,减少胰岛细胞凋亡并使其增殖,从而起到恢复胰岛功能、减重、治疗糖尿病和脂肪肝等代谢疾病的疗效;如果以同样的原理,以微创介入的方式通过胃镜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置入一个套管,即可隔离食糜和肠壁,并将食物导流到空肠远端,置入后3-6个月再取出,也能达到相同或者更优的治疗效果。况且相较于手术,这种方法创伤很小,更加安全,操作更简单,患者也更容易接受。

然而,走在时代前面的他,注定要面对很多困难。

基于原理,深耕“源头创新“

从临床实践来看,当时国内对于糖尿病的认知还停留在左玉星所说的教科书层面,即便在世界范围,那位泌尿专家所说的外科手术也是排在降糖药物之后的二线方案。


更重要的是,在那个年代,做创新缺乏政策支持,风险高,成本也高,吃力不讨好;即便是2015年药械新政出台后,左玉星也还在面对国内投资者的质疑:“我们之前一轮轮的融资,绝大多数投资方是看不懂的,那时候大家的逻辑是投国产替代,真正看到我们做原创产品,他们往往不相信,或者认为不成功的概率更大,也就没有做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和准备。

不过,最大的挑战还是来自于创新本身。左玉星感叹道:“原创产品没有办法借鉴,所有的数据都是我们一点点在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中不断探索、不断试错得到的。这本身是个很难的过程。”

看起来简单的“放个管子就行”,左玉星实际上用了六年时间才研发出来。在那段时间里,他屡试屡错、屡错屡试,是对产品原理的深度理解和笃信支撑着他不断探索前行,最终成就了他“源头创新”的魄力和实力。

左玉星研发胃转流支架系统的最初几年,并不知道美国也有一家企业正在研发同类产品,且该产品因为3.5%的受试患者发生肝脓肿已于2015年停止研究。他回忆道:“我们找投资方的时候,才知道还有这家公司的存在。而他们投我们的时候,一定会问,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有可能会发生感染,会在哪里感染。”

尽管不曾了解这个“竞品”的情况,不过,因为产品研发的核心是基于对医学原理的洞察,而非简单地模仿市场中的产品,所以左玉星早在研发之初就考虑到了感染的问题:“我是消化科医生,后来做医疗器械销售,尤其是胃镜方面的销售做了接近20年,我很清楚,在胃肠道放置套管之后,食物向下流动的速度肯定会减慢,会给细菌滋生的机会,所以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并避免了这个问题。这也是后来投资方不断投资我们的原因。我们目前所有临床试验,没有一例发生感染。”

甚至,在人体实验的节骨眼上,左玉星自告奋勇成为第一例人体受试者。如果说之前的研发,左玉星是“大胆假设、小心论证”,这个决定则彰显出他基于原理审慎设计和研发后,对产品安全性的绝对自信。

左玉星没有强调自己做第一例受试者的心路历程,而是直接谈到了试验过程:“当时我作为第一例人体受试者,亲身体会了我们“胃转流支架系统”的尺寸、规格等是否合适,以及深度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患者是怎样的体验。这次试验收集到了非常多的人体数据。”

勇于试错——不论是左玉星自己,还是他一手建立起的企业,都以此为创新标准。“我们招人才的标准就是要敢想敢做。你做得越错,我们越欢迎,越鼓励,因为错得越多,离成功就越近。当然,既要承担错的心理压力,还要想到解决的办法。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要有包容性,要能容错,还要有配套的激励机制,鼓励不断的试错和积累。”

在这样的理念下,左玉星带领团队根据临床试验结果一次次优化支架、控制位移,同时调整膜管的直径、材料、孔径设计等物理参数,确保支架系统植入人体后不位移、抗腐蚀、抗疲劳,且膜管在植入期间能够抗感染且保持通畅。

糖吉胃转流支架系统


在调整的过程中,临床试验中一位受试者的变化让左玉星印象深刻,更加坚定了他对产品在疗效上的信心:“有一位女性肥胖患者,在置入之前停经很长时间了,置入支架一个月,由于支架位移只能提前取出。但是仅仅这一个月的治疗,她的月经就恢复了,同时腋下黑斑也在减退,这是胰岛素抵抗和皮下脂肪形成的黑棘皮病,说明她的胰岛素抵抗也在减弱。”

令左玉星欣慰的是,历经严格把关和多次改进才定型的胃转流支架系统,最终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极好的疗效。

2019年糖吉医疗与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同申报审批通过的“浙江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诊治新技术研究-胃转流支架置入治疗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顺利完成结题。临床试验结果显示,3个月的置入治疗后,所有完成的患者都表现出健康的体重减轻,相对于基线的体重变化为-8.0±3.6 kg(P < 0.001),相当于总体重的 8.9±4.0%;在6个月时,腰围、臀围、脂肪量和体脂百分比等人体测量参数的降低仍然显著。

更重要的是,临床试验不仅显示显著的减肥效果(BMI-4.3kg/m2,95%CI−4.9至−3.7),患者的肝脂肪变性、肝酶、胰岛素抵抗和代谢参数也有所改善,这提示“胃转流支架系统”在治疗肥胖伴发症如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同样具有疗效。

超越GLP-1药物,面向更大市场

如果对比GLP-1药物来看,胃转流支架系统不仅减肥效果显著,而且取出后不反弹,这一点尤为重要,显示出缓解乃至治愈糖尿病和脂肪肝等代谢疾病的可能。


也是基于胃转流支架系统背后的医学原理,左玉星认为胃转流支架系统有补充甚至超越目前大热的GLP-1减肥药物的可能性。

“现在减重的方法就是管住嘴、迈开腿。管住嘴就是减少摄入,迈开腿就是多运动。从原理上看,胃内球囊就是减少摄入,GLP-1药物根本上也是这个原理,只是它是用化学方法,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和(或)胃上,从而控制食欲,减慢胃的蠕动。”一谈起产品,左玉星神采奕奕地从原理分类解读,“很多人忽视了一点,管住嘴和迈开腿中间还有一环:减少吸收。奥利司他这类药就是这个原理,抑制肠道对油脂的吸收,但后来也退市了。为什么?油脂高了会造成慢性病,但低了就会造成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这跟糖尿病是一个道理,血糖高了是糖尿病,是慢性病,但血糖低了是低血糖,当下就致命。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就是糖和脂肪,高了是慢性病,低了危害更大,就是这个逻辑。”

“各类药物、以及我们所提到的‘管住嘴迈开腿’等方法对于肥胖的治疗效果需要在较长时间后才能体现,也就是说,只有在一个人成功减重之后,才会看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打呼噜、月经失调等症状的改善。而胃转流支架系统通过在肠道内减少吸收的方式,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上述症状以及体重的改善就会同时出现。” 左玉星补充解释道,“我们的胃转流支架系统拿下糖尿病适应症之后,对于肥胖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选择终身服药,还是选择一个可能可以逆转的方式呢,这样来看,我们的产品优先级有很大可能是排在药物之前的。”

如今,糖吉胃转流支架系统即将从临床试验阶段正式走向上市。左玉星透露,下一步糖吉不仅将在国内启动肥胖并发NASH和糖尿病临床试验,还将在欧洲启动小样本验证试验,推进胃转流支架系统在减重和NASH两个适应症上全球范围内的应用与发展。

曾经是医生的左玉星非常清楚,没有哪一种治疗方案能“包打天下”。“医生一定是需要更多的治疗方案,形成组合。”他说道。不过,好的医疗创新不仅能作为补充解决临床未满足需求,更有可能成为改变、升级现有临床实践中的组合方案。

实际上,我国2021年出台的《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中,已经把代谢手术(推荐用于BMI≥32.5 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列为证据级别1,推荐级别A,而减重药物(奥利司他)、非胰岛素降糖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及其联合方案)和胰岛素证据级别为2a,推荐级别为B。

可以想到,当传统减重术式成为肥胖及代谢疾病的一线治疗方案,胃转流支架系统这样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创伤更小的方法,更有望开拓出一片蓝海。

左玉星算了笔账:“就目前我国的情况,如果一个医生一天接诊10个肥胖患者,最终真正做手术的可能只有1个,那内镜减重其实是面向这9个没有做手术的人的补充方案。仅从外科来看,去年中国减重手术大概有25,000多例(美国同期有30万例),预计到2025年会增长至5~6万例,按照比例来算,那也就是说还有45~50万的患者有未被满足的需求。这是一个看得见的市场。”

另外,基于产品组合的思路,在成功研发胃转流支架系统后,左玉星根据作用原理和细分市场需求另外扩充出两大产品线:包括胃内球囊产品线和吸水凝胶产品线。其中,吸水凝胶产品线进一步细分为三类口服器械胶囊以及功能性食品的相关开发与应用。

在左玉星的设计中,这三个产品线各有其应用场景,同时也能形成各种产品组合,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胃转流支架系统主要用于中重度的、尤其是伴有代谢疾病的患者,而吸水凝胶产品线主要面向轻度肥人群。吸水凝胶胶囊是餐前服用,进入消化道后崩裂膨胀,抑制吸收,最后自然排除,较药物安全性更高,对于不想进行手术的患者就是个很好的尝试;目前吸水凝胶已经如期完成规划的首批患者的入组,这也标志着该项目已经进入了下一阶段,为进一步推进临床试验和验证其有效性奠定了基础。而吸水凝胶在功能性食品领域的应用场景会更广,既可以用于减重成功患者的日常巩固,也可以用于医美和消费市场。”

如今,在产品和公司走向商业化之际,左玉星也没有停止思考,他还有更远大的野心:“未来希望能和医生、科学家们进一步合作,从代谢组学、基因、病毒载体等层面展开研究,共同探索胃肠道中可能存在的其他与代谢相关的靶点;现在我们已经和全国40多家一流医院开展合作,希望以后能继续和中国乃至全球致力于探索代谢疾病病因的科学家一起探索。

左玉星仍然是十余年前的“原理狂热者”。如今,他将公司定位于技术公司而非单纯的医疗器械公司,打算以长期积累的临床病患数据和领域认知对肠道以及代谢疾病的病因进行系统研究。“我们可能是国内唯一一家能对胃肠道治疗代谢疾病进行探索、研究的公司。”左玉星如是说。